買機械錶,除了讀時外,更多是為了藏在時分針背後的機芯,在或明快或悠然的齒輪律動之間,體現數百年工匠的手藝傳承。
背透受歡迎無須多講,但鏤空面或因過於繁複,知音者反屬少數。其實,鏤空面沒有「走盞位」,除了最基本的打磨得一絲不苟,更需以各種雕紋、寶石、切割、材質增加觀賞性,並修飾至細緻無瑕,所以最後拿上手的,不單只是單純一枚手錶,更是一個可在手上把玩的藝術品。
機芯環環緊扣,由上鏈旋緊發條,通過齒輪把動力傳給擒縱機構,帶動指針移動,到擺輪有節奏地來回搖擺,把時間均分成一段段,調節齒輪轉動,確保手錶正常運行。這個千絲萬縷而錯綜複雜的過程,蘊含妙不可言的吸引力,令機械錶幾百多年來仍屹立不倒,始終在大眾心目中留下一席位。
左起型號:
1. Roger Dubuis RDDBEX0613
2. AP 15407OR.OO.1220OR.01
3. Omega 311.92.44.30.01.001
4. Zenith 95.9000.9004/78.R782
5. Hublot 411.NM.1170.RX
隨着時間演變,機械錶的原始與麻煩,是它成為奢侈品的一個契機。在現時自動化的年代,手工只有兩個下場:式微,或是升格。機械錶在石英危機下力保不失後,各大品牌的宣傳策略變為聚焦機械錶的優點:工藝、品質、文化、傳承,令機械錶由單純的計時工具搖身一變,成為身份與地位的象徵,價錢當然亦逐級攀升。
若手錶帶有背透,通常代表使用自製機芯,因為多數品牌不會大費周章打磨修飾ETA機芯;若是鏤空面,就更需精益求精,無所不用其極費心處理不同細節。這並非靠添加寶石或利用獨特材質就能成事,不少設計師更會重新構建機芯框架,令複雜的零件也能呈現設計感。
鏤空錶的最大難度,是讀時不清,及難以區分不同小錶盤。解決方法包括以不同顏色、內外錶圈或高低層次顯示,亦有不少品牌會以雕紋打磨劃分功能,令佈局分明之餘,又能彰顯工匠的精心打磨。